近年来,重庆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抓手,快速推进西部增长极、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企业智能化改造多点开花,新型工业网络站点平台聚点成面,慢慢的变多的重庆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重塑核心竞争力。
“过去,制作一樘门,需40道左右工序,花费两三天时间。如今,经过智能化改造,上料到下线秒时间,降本增效的效果很明显。”近日,在重庆美心集团,总裁夏勉向记者介绍“入户门生产数字化车间”时说。
像这样的智能化生产线,目前重庆美心集团共有16条。该集团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探索,是重庆深入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抓手,快速推进西部增长极、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表示,如果说公司进行智能化改造是“点”,那么新型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就是“面”。重庆坚持点面结合,既鼓励企业搭建平台,又积极培育智造企业,让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及市场用户等形成有机融合。
2018年实现传统钣金设备向自动化装备的升级,产品质量有了稳定提升;2020年生产线搭载智能MES系统,自动化设备实现智能化突破,具有了分析、感知能力,实现了不一样产品的柔性生产;2022年,物流系统搭载WMS智能物流系统生产线,实现了物流与立体库的无缝连接,进一步促进了预约式发货系统的实现……从建厂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作坊式生产起步,经过34年历程,如今重庆美心集团已全面完成生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
“传统制造企业要想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实现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夏勉说,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企业一方面持续吸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与全国多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源源不断推出创新产品。
这样的变化,不止出现在重庆美心集团。在重庆紫光华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工厂,记者看到,21米挑高的仓库,7层货架,标准化托盘摆放得整整齐齐,现场却不见一个工人的身影。
“我们正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5G、AI、AR/VR 等技术方法,打通研发、供应、生产、交付、运维等各环节的壁垒,打造全面信息化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样板工厂。”重庆紫光华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一系列数字技术不仅让传统的生产制造场景“改头换面”,生产质量和效率也迎来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慢慢的变多的重庆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重塑核心竞争力。
在位于重庆綦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重庆荆江汽车半轴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识了生产线上的“数字魔术”:在控制屏上输入数据指令后,几条生产线上的半轴粗坯零件“摇身一变”,一套完整的汽车驱动轴就呈现在眼前。“成本下降、效率提升,订单交付周期缩短。”公司工艺工程师高飞连连感叹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好处。这家原来全靠“下苦力”的传统企业,现在85%的产品实现智能化生产,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下降三分之一,产品合格率提高至99.5%。
在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厂区,公司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完成基于物联网的生产装备联网系统、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物流仓储系统、用于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数字孪生系统等8个应用场景建成后,企业在研发、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综合运营管理等领域建成了相对完备的数字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运营效率、能源利用率、产品合格率、营业收入均得以提高。”
今年上半年,江增重工产销两旺,承接合同同比增长20.9%,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0.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4%,各项指标均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在这场“智造”升级的新型工业化浪潮中,“硬件端”的改造提升遍地开花,来自“软件端”的支撑也不断强化,企业间协同发展、聚链成群的动力与效应得到了更好的激发。
“新工厂在全场景探索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机器智能化、知识结构化,逐步的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减少相关成本,实现了运营与信息的深层次地融合。”在地处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数字化转型的“灯塔工厂”,该公司执行副总裁陈伟和记者说,通过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提升端到端协同效率,全面推广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多项信息技术22类智能生活场景与制造深层次地融合,在工厂降本增效的同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跨行业跨领域的“双跨”平台,是新型工业化技术突破、应用赋能的标杆。目前,重庆已推动3家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工业网络站点平台。
忽米H-IIP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是西南地区率先入选国家级“双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且已连续4年入选。该平台立足重庆,辐射西南,对全国,截至目前已连接近百万台工业设施,聚集1万多个工业软件。
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宏球称,两江新区正在加快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将围绕链主企业招引上下游生态企业,推动产业聚链成群,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切实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