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爷跳水强势出圈,淄博烧烤引爆全网,贵州村超吸睛无数,滨子对南方小土豆的宠爱更是羡煞一票东北人。线下服务零售,特别是丰富又极具地方特色的玩乐生意,撬动了无数年轻人的钱袋子。
近期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社会消费大盘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占比已超越了40%[1],且增速明显快于商品零售,慢慢的变成为拉动国内消费的重要动力。
这背后是消费的人对于“体验”的日益看重。如今的消费的人在购买商品之外,越来越愿意为服务买单。在满足瞬时的购物欲之余,人们开始追求体验感和参与感。
作为服务零售的核心板块之一,玩乐市场率先感受到了变化的发生,并在过去一年里,同时迎来了足以重塑行业的机会和挑战。
经营成本高、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线下获客难,这三座大山平等压在每一个实体商家的肩头,看似模式更轻的玩乐生意也不例外。
首先,玩乐本质上是一个经营“空间”价值的行业,不仅需要更大占地面积的门店,还需要大量提供高质服务的员工,以及各式各样的娱乐设备。
密室逃脱就是一个例子,行业内动辄上千平米的门店屡见不鲜,每个主题需要相应配备NPC、主持人以及大量的服化道具。加之近年来应用XR技术打造的实景密室开始兴起,设备成本水涨船高,这些都构成了密室逃脱的成本难题。
早年的量贩式KTV靠低廉的包厢费获客,并销售酒水、果盘等附加产品提升收益。但一方面,KTV的消费热度,曾随着各种新型娱乐方式的出现而渐弱,一度被视为 “夕阳行业”。
另一方面,有限的包厢数量和营业时长限制了收入的上限,经营成本却相对固定、无法摊薄,于是便有了坊间传言的怪圈:消费者唱得越久,KTV亏得越多。
同时,在整个服务零售领域中,玩乐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位居前列。每当一个新玩乐模式兴起,短期内便会出现众多创业者,而这些玩乐服务大多做的是空间生意,抛开场地,服务种类与风格如果竞争壁垒较低,可复制性则更高。
曾经风靡中小学生的网吧行业,就是典型的重资产、轻壁垒、同质化严重。论硬件,网吧采购的电脑设备大概率同宗同源,师出华强北;论软件,网吧更无法独占某一系列的游戏,更别提那些年的盗版遍地走。
随着个人PC普及率的提升,网吧也一度和KTV一样日渐沉寂,直到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带动了电竞行业的发展,网吧行业才迎来小阳春,转型做起了电竞体验。
但电竞这个香饽饽也吸引了跨界竞争者,“电竞+酒旅”、“电竞+教育”、“电竞+新媒体”等新型玩乐业态层出不穷,这对网吧来说也多了一重来自外部的压力。
纵观玩乐市场,能够像网吧这样跑出第二增长曲线的也还是少数,更多细分行业一边等待着风口的来临,一边陷入同质化难题中。
与餐饮、丽人等市场类似,本地玩乐市场的生意范围多限定在周边三到五公里,本地化、区域化的特点明显。但餐饮的大品类两只手数得过来,生活娱乐的流行却千变万化。
在社交媒体的助推下,汉服馆、剧本杀、馆等业态可以一夜间蹿红,但随着热点的消逝,消费者的关注度也可能快速转移。这就造成两个问题:
一是留给行业从业者的窗口时间很短。在新兴玩乐趋势出现时,只有最快最精准地抓住本地用户的商家,才能真正吃到风口带来的红利。
二是行业本身就相对小众,受众自然也更加狭窄。比如融合了户外演唱会和室内剧场的LiveHouse,虽然演出时间和阵容灵活性更好多变,更易种草和转化,但也对精准的本地流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过去几年,线下消费的整体遇冷,放大了玩乐市场的种种难题。而当线下迎来集体复苏,无论是以KTV、网吧、洗浴中心为代表的传统商家,还是以密室等代表的新式供给,都顺势将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上了日程。
演出市场、KTV、洗浴、足体康养、LiveHouse等行业均呈现千帆竞发的热闹景象,有7成休闲玩乐连锁品牌,在2023年实现了门店扩张。
整个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为19.33万场,同比2022年增长了400%;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73%[2]。基本上没有哪个年轻人能逃过livehouse、音乐节、演唱会的三重洗礼,一票难求的盛况不仅在北上广上演,三四线城市的场馆同样座无虚席。
随着年轻客群的涌入,上海的足体康养市场已突破万店规模,全国KTV连锁品牌门店数同比增长34%。冬日里的潮流洗浴更是涨势惊人,在美团平台上,2023年12月以来洗浴中心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00%[3]。
纷繁多样的玩乐赛道满足着各类花钱的那群人的差异化需求,但共性特征同样明显,比如这届年轻人呈现出趋同的需求偏好——追求「质价比」。
具体而言,“质价比”有两层含义:一是追求更高的服务的品质,比如同等价格的更好品质,又或是加量不加价,一份价格享受多种体验;二是对理性消费的看重,势不花一分冤枉钱的消费者,既会在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发现周边玩乐新动态,也会习惯性地在美团提前搜索比价。
首先是大店综合体模式的出现,商家通过服务叠加、跨界等方式,实现综合经营、一站式服务,既提高生意经营效率,也扩大了覆盖客群。
率先打造大店综合体经营模式的当属洗浴中心。俗话说中国洗浴看东北,东北洗浴看沈阳,领跑全国的沈阳洗浴中心已完成了超进化,变身为大型温泉度假村。
在这个洗浴界的“迪士尼”中,汤池已是基础配套设施,在此之上兴建的茶室、咖啡厅、疗养区、餐厅、亲子乐园也已渐趋普及。当春夏野营火了,洗浴中心就在加热石板上搞个帐篷休息区;年轻人爱玩电竞,游戏房就迅速落成,GTA5和Switch统统安排上。
麦当劳推出的独立自习区域,让一众考研考公的年轻人直呼“麦门戳中我的心窝”;以“整活儿”著称的海底捞,不仅为顾客提供吃饭美发一条龙服务,还专门安排了接送演唱会场馆的免费大巴。卷王们算是把服务零售的真谛玩明白了。
2023年,乐刻运动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夏东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乐刻在未来 5 年内,计划覆盖全国100个城市,开到1万家门店。
相比传统健身房,乐刻多数门店的面积仅在200至300平米之间,直接去掉了前台、洗浴房、休息区等空间。在小店模型基础上,24小时制、月卡等全面的数字化运营,让乐刻在提升效率,扩大健身参与者基数方面,都为连锁扩张打下基础。
据郑远元官网数据,其连锁门店数已达8000家,有望成为首个冲击万店的足体康养连锁品牌。一家家50-60平米的实体门店,如今构建了郑远元98.9亿规模的生态产值。
“魅KTV只做‘小店’,希望能够通过提升轮转(出租率),提升坪效,增加单面积收入。” 在年初美团休闲玩乐行业峰会上,魅KTV创始合伙人&CEO汤红伟详细的介绍了品牌的“微创新”思路。
在运营上,这家连锁KTV借鉴了互联网的前中后台分工来降低人房比,并取消无利润的自制餐饮,进一步控制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方面,魅KTV还推出了自研系统来加强门店的管理效率,提升门店和中后台的整体运营效率。
汤红伟介绍,令魅KTV脱颖而出的,还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夜店风格”:全程手机遥控已经是基本操作,三面巨型屏幕墙配着立体沉浸式的声光电,爱跳舞爱打歌的姑娘小伙儿们无不上头,纷纷拍下民间版团舞大片。
从接地气的修脚生意,到传统的唱K玩乐,亦或是年轻人青睐的新型健身房,小店连锁化路径逐渐明朗,而平行商业世界中的大店综合体,也在空间生意上玩出更多融合创新。
不难发现,当整个实体玩乐市场,开始围绕经营与生存不断做出尝试与突围时,效率与数字化,成为变革升级的共同目标。
魅KTV是率先试水直播的玩乐商家之一,无论是迷恋歌舞的蹦迪型年轻人,还是喜欢开派对的社交型年轻人,都很难从魅KTV的直播间移开视线。
工作人员声情并茂地展示门店当日的小食拼盘,专业调酒师在吧台为线上观众展示拿手绝活,还有特邀而来的明星体验师分享自己的现场感受。随着一声“321上链接”,团购服务就以弹窗的方式呈现在消费的人眼前。
仅2023年四季度,魅KTV在美团直播间的成交规模便超过了2000万,品牌馆粉丝增长超过35万[3]。
得益于本地生活直播的不只有魅KTV。2023年,众多本地生活服务商家,通过直播模式,实现了单品爆款销售的弯道超车。
作为首批参与美团直播的足体康养商家,感智盲人按摩CEO向明介绍,2023年,门店的交易频次变得更高,消费粘性也更强了,完成经营新突破,“2024年的目标将是继续拓城、开店。”
据向明介绍,品牌借助美团搭建的是一套明星直播、会员日周播、分店日播的全方位体系,成本不高,但却能把直播渗透到经营日常里,比如盲人按摩师在街头巷尾的市井中摆开凳子、举着旗子吆喝做生意的真实场景映射到互联网直播间里,吸引到本地更精准的有消费力的流量和转化,从而引爆了直播间交易额屡创新高。
如今,这类本地直播模式,慢慢的变成了大部分玩乐商家们的经营常态。美团最新公布的一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参与直播的休闲玩乐商家数超过5万家,直播场次突破百万。
与直播这个短效爆发途径相比,在不少玩乐商家看来,传统的货架模式,更符合长期经营阵地的需求。
当前的年轻人,早已习惯于在平台上体验“搜索-看评价-团购下单-到店消费-体验反馈”的一条龙服务,这是另一种“质价比”的经历。依托线上门店的交易数据和口碑评价,是商家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数字资产。
截至2022年底,美团上一共有930万商户入驻。这些商家在美团上的商户页面,已成为实体店的“第二门店”。
“数字化是永远要做的事,平台是实体商家面向全世界敞开的窗口。” 臻品足道创始人全定鸿透露,臻品足道30多家门店,有一半开进了商场,凭借完善的线上门店体系,消费者能轻松循着品牌找到门店。
在臻品足道一年一度的会员日活动中,美团直播核销率可高出其他平台30%,并带动门店日常团购货架的销量增长3成左右。
敏锐的休闲玩乐商家们,捕捉到了“货架+直播”的增长新机遇——通过线上门店与直播间的双向互通,“人找货”的货架模式和“货找人”的直播模式通过流量和商品连接起来,商家既能更好地展示商品与服务,又能实打实地收获生意增长,消费者也收获了更丰富的呈现、更标准化的产品体验。
日渐热闹的本地生活市场从不缺少新玩家,但纵观本地生活市场的发展历史,没有哪个平台像美团一样,十年如一日地投身这个以非标、分散著称的行业,在泥泞中连接近千万商户与亿万消费者。
服务本地生活是一项系统性能力,美团搭建的一整个基建体系,进而成为线下消费市场的数字底座。这其中,最易被观察到的当属有形的服务,比如由600万骑手组成的线下履约系统;但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那些无形的投入,比如包括服务零售商家们的线上标准化体系建设、榜单体系等系列数字化经营服务。
“货架+直播”模式的诞生与本地生活市场随之迸发的蓬勃生命力表明,这套数字基建还在不断进化。
过去一年爆改成功的玩乐生意就是进化的案例之一。无论是实力丰沛雄厚的连锁品牌、还是力量微薄的个体商户,都在通过线上线下发力,重拾生意增长的确定性。
而在更广阔的层面,整个线下服务零售市场的快速复苏,也喻示了一个朴素的事实:实体商业自有其韧性,走向繁荣只需有人轻轻地推一把,就像美团一直在做的那样。